说起绛县西吴壁遗址,
很多人知道,
它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
(相关资料图)
为了解夏商王朝的崛起
与控制、开发、利用中条山铜矿资源之间的关系,
提供了实物资料。
2020年,
西吴壁遗址,
被评为“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年来,
还被纳入一系列的重要课题研究当中。
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
而且收获也很重要,
但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如冶铜核心区在哪里?
冶铜工匠住在哪里?
死后又埋葬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
2022年,
考古工作者继续
在西吴壁遗址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开展工作,
取得了不少新发现,
其中以商代墓地的发现最为重要。
▲山西晚报2023年3月10日报道版面
不出所料,发现商代初期墓葬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2022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继续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西吴壁遗址地形及历年布方位置图
发掘地点选在夏商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东部。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发掘呢?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的项目负责人田伟介绍,“因为以前在这个地方发现过很多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存,比如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包含很多冶铜遗存的大型灰坑等,我们认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冶铜核心区就在这儿,所以选择在这里发掘,希望找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冶铜作坊核心区;另外,这个区域的地势高,靠近断崖,在晋南地区,不少墓地都处在这种地形当中,我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夏商时期的墓地。”
不出所料,考古队在这块区域发现了16座商代的竖穴土坑墓,并且厘清了墓地的北界、西界和东界,南界尚不确定。这16座墓葬按照规模的差异分为大中小三类,它们葬俗相近。其中有1座大型墓,4座中型墓,11座小型墓。除了一座小型墓外,其他墓葬都是南北向,墓主头向南。所有墓葬都不见腰坑和殉狗。
▲西吴壁墓地航拍照片
大型墓M16的规模很大,墓圹面积接近9平方米,内涵丰富,是迄今所知二里岗下层阶段(即商代初期)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商系高等级墓葬。该墓葬位于墓地中部,葬具为一棺一椁,椁保存较差。“比较特别的是在墓圹的东西两侧各发现一个柱洞,这大概也是在二里岗下层阶段商系墓葬里首次发现。类似的柱洞以前曾在殷墟发现过,关于它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墓上标志,还有的学者说可能是棺比较重,立两根柱子用来下棺的,具体用途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田伟说。
▲ 大型墓葬M16
M16中有殉人和殉牲,在东、西棺椁之间的填土中各有一具殉人,且岁数都不大,看上去都是小孩。东侧殉人是仰身直肢,西侧殉人是俯身直肢,共同点是都面向墓主人。南侧椁板上摆放一个羊头和羊的两条前肢。墓主骨架保存不佳,初步鉴定其性别可能为男性。该墓葬的随葬品比较丰富,有青铜器、玉器、漆器、绿松石器、陶器等,在墓主人的颈部和前胸的位置,还发现了不少海贝,应该是串饰。
中型墓的随葬品种类也比较多,有青铜器或漆器、海贝、陶器等。小型墓随葬有陶器或者不见随葬品。大、中型墓葬已经形成了鼎(或鬲)、斝、爵的礼器组合,与夏代晚期贵族墓中的礼器组合有所不同,显示出商因于夏礼,但有所损益的历史事实。
▲大型墓M16出土铜礼器
考古工作者对随葬的陶器和铜器进行了类型学的研究,并且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初步将这些墓葬分为早中晚三段,早段和晚段分别是与二里岗下层一期和二期的时代大致相当,中段的时代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西吴壁墓地形成的时代,大致是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史书记载的商代初期。“我们知道在金文出现之前,青铜器断代是要靠陶器的,以往对于二里岗下层阶段青铜器的断代,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但实际上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西吴壁遗址出土的青铜种类很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和铜器共存的陶器,时代特征是非常明确的,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断代确立了可靠的年代标尺,肯定会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田伟表示。
▲陶单耳鬲
墓主可能是冶铜管理者或冶铜工匠
M16的墓主人是谁?其他墓葬的主人又是谁呢?他们与西吴壁遗址的冶铜遗存有什么关系呢?
据田伟介绍,当时在考古现场对大型墓M16的墓主人进行了初步的人骨鉴定,发现他去世时大概是三四十岁,但是由于现场鉴定有局限,所以可能不太准确,以后期详细的鉴定和科学的发表报告为准。“不过当时人类的死亡年龄都不大,当时人类的平均寿命是较短的。”田伟说。
▲中型墓M8出土铜、陶礼器
关于这些墓主人的身份,田伟推测他们可能是冶铜生产的管理者或工匠,“这个推测主要是基于两点,首先是大背景,因为商代墓地处在西吴壁遗址的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靠近作坊区,他们很可能是跟冶铜有关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根据墓葬的头向来判断,因为在商周时期,墓葬的头向对墓主的族属和身份有很强的指示意义。郑州商城是早商王朝的中心,以往在此处发现过一些工匠身份比较明确的墓葬,墓葬的头向以南向居多,而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里的这些葬者的头像都是南向,结合这两个已知点,我们去推测他们的身份很有可能是和冶铜有关的管理者,或者是冶铜工匠的墓葬。”
当然,具体身份是什么,还有待通过其他的科技手段去分析。
▲中型墓出土青铜鼎
与中、小型墓相比,大型墓M16的等级比较高,它的主人是管理者的可能性较大。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商王朝派人到晋南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铜和盐资源,西吴壁遗址就是为这个王朝提供当时最重要的铜原料,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而言,他的墓葬等级高是很正常的。
商王朝设置在晋南地区的重要据点
来自于不同区域的物质文化遗存,可以称为不同的文化因素。考古工作者在西吴壁商代墓地中,发现了三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中,有些是晋南本地的,有些是从商王朝中心地带来的,还有从北方青铜文化分布区来的。这说明西吴壁除了本地人外,还有来自商王朝和北方青铜文化分布区的人。
山西的中条山,是中原地区著名的铜矿产地,这里分布着许多先秦采铜和冶铜遗址。根据以往发现可知,位于中条山北侧的西吴壁在夏商时期的主要职能是冶炼铜矿。那么,商文化和北方文化因素同时出现在这里,说明中条山铜矿的输出方向,除了商王朝的中心都邑之外,可能还有北方青铜文化的分布区。商王朝和北方青铜文化分布区的人来西吴壁的目的,应该就是为了获取铜资源。
▲陶双鋬盆
夏商时期,铜是支撑国家命脉的战略资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祭祀和打仗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而这两者都要使用大量的青铜器,都需要铜料,因此王朝经营冶铜生产地的力度非常大。“大型墓葬M16是迄今所知二里岗下层阶段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商系的高等级墓葬,这就证明了西吴壁遗址不但面积大,而且还有一定等级,这可以看出商王朝十分重视晋南地区的铜矿资源,同时也能说明西吴壁是商王朝设置在晋南地区的重要据点。”田伟表示。此外,从墓葬年代来看,二里岗下层时期也就是商人刚刚建国的时候,在中心都城以外,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高等级的墓葬,可见商人对这个地区有多么地重视。
在西吴壁墓地及邻近区域,还发现了丰富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冶铜遗存,如与冶铜活动密切相关的房址、木炭窑、窖穴、出土丰富冶铸遗物的大型灰坑等,说明此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冶铸铜生产的核心区域。到了二里岗下层阶段,该区域少见冶铸遗存,并且出现了一处规划有序的墓地,说明从二里头到二里岗文化时期,这里的聚落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重大变化呢?
▲陶鬲
田伟表示,我们一般认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岗文化是早商文化,二里岗下层阶段的文化是早商偏早阶段,也就是商代初期的考古学文化,那么这个变化是不是和夏商王朝的更替有关系呢?“商人成为统治者来到这里,把夏人给赶走了,或者把夏人的势力赶走了,因此这里的聚落结构也就改变了。这是我们今后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青铜之光闪耀晋南,回望西吴壁的考古发现,一路走来惊喜不断。冶铜遗址揭示了夏商冶金工业的完整产业链,弥补了青铜器从原料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彰显了晋南在夏商时期的战略地位。而商代墓地的发现,证明有一批冶铜工匠或管理者曾经生活在这里,他们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只为向商王朝提供最重要的铜原料。西吴壁遗址的发现,再现了晋南冶铜的辉煌史。
如今,考古工作还没有结束,相信西吴壁还有更多的遗存和价值等着人们去发现。
▲陶单耳鬲
运城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发掘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项目负责人:田伟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