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830新规”)以来,我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23年2月12日-14日,2022游戏产业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表示,游戏行业整体初步实现健康化、规范化和精品化,发展的质量有了切实提高。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资料图)
主论坛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对游戏防沉迷工作予以了肯定,同时也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她强调,要坚持保护未成年人优先,严格落实防沉迷规定,规范接入实名认证系统,加强用户实名认证环节管理,不断提升实名认证精准度,持续巩固防沉迷成效。
对于当下游戏防沉迷的具体成效,孙寿山提到,目前批准运营的游戏已实现100%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超80%的家长和90%的未成年人认可现阶段防沉迷成效,专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舆论正向口碑年均值达到89.5,保持多年上涨势头。
在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在新规要求下广大游戏企业积极接入实名验证平台,配合防沉迷举报平台工作,确保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均得到贯彻落实。
据音数协游戏工委联合伽马数据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数据显示,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2022年未成年人私自充值现象的家庭占比降至15.43%,超过86%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
敖然认为,在新规的下发与企业的落实下,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游戏行业作为相关问题的多发领域,更要深刻地认识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在巩固现阶段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保护的手段,提升保护的水平。
力争在未成年人保护新阶段取得新战果
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未来工作,敖然也提出了三点期望:首先,要求游戏行业提高思想认识,把未成年人保护视作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游戏行业对年轻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必须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突出位置,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空间;其次,要把握方式方法,运用多种方式扎实推进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争取得新战果、新成效。最后,要坚持疏堵结合,多方协作做好网络素养提升工作。主管部门、企业、学校和家庭、行业协会都应该重视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帮助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大会期间,各游戏企业代表也在大会上深入探讨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思考,以及分享了各自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全新布局。
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张巍提到,自2017年起腾讯游戏开始逐步搭建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通过强化实名校验、采用人脸识别验证拦截的方式完成未保1.0至3.0的升级。针对未成年人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游戏行为全环节均有技术限制覆盖,将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流水双下降至极低水平。当前,随着防沉迷新规的深入落实,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未保工作将由“堵”更多地转向“疏”。为此,腾讯游戏正式宣布启动“未保4.0”计划,持续聚焦乡村青少年科教、体育难题,通过“智体双百”等方式探索在未成年人保护进入全新阶段所需要的建设性的未保方案。截至今年1月底,“智体双百”已累计落地36间“未来教室”,30个“未来运动场”,覆盖全国10余个省份和自治区,除硬件以外,还为孩子提供包括游戏化体育课程、国家白名单编程赛事在内的多方位支持。
完美世界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乔婷婷认为,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阶段里需要对产品进行整体的升级和保护。网易游戏社会责任促进中心负责人刘杰则表示网易将进一步坚定压实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从根源帮助未成年人提升防护力,共建清新健康的网络环境。(李政葳)